來源: 時間:2023-04-04 16:56:02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之路(孤島驚魂4黃金之路)",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之路(孤島驚魂4黃金之路)對您幫助。
在大興安嶺,有這樣一條歷史上有名的“黃金之路”,它靚麗的風景既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淘金人的夢想。歷史上的“黃金之路”起源于墨爾根,穿越大興安嶺的北端,直達漠河的洛古河,長達1000公里,設置三十三個驛站。古驛站見證了戰勝沙俄的雅克薩戰役,見證了李金鏞戍邊情懷,見證了鄂倫春民族風情。大興安嶺境內有23個驛站,塔河境內共6站,即十八站至二十三站。這個夏天,讓我們一起重走古“黃金之路”領略歷史的滄桑和傳統的厚重。
黃金之路十八站
說起這十八站鄉的名字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其實這名字有著深遠的歷史含義。塔河“十八站”的地名起源于清代,據記載,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康熙帝為收復雅克薩修筑了自墨爾根至雅克薩的驛道,十八站是光緒年間由墨爾根(嫩江)修至漠河胭脂溝金礦驛站中的第十八個驛站,因此得名,后為黃金古驛路第十八驛站。
十八站古人類遺址
十八站古人類遺址是至今為止我國境內發現的最北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1975年和197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等和黑龍江省博物館共同調查并發掘。1981年1月27日,十八站舊石器文化遺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6月,在三個遺址處分別設置了石碑。這一個重大發現,改寫了大興安嶺曠古無人的原始記錄,充分證明大興安嶺是古人類的綠色搖籃,就是中華民族祖先勞動、生息和繁衍的家園之一。
十八站鄂族新村
塔河縣十八站鄂倫春族能歌善舞,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民間藝術、民俗傳統獨具魅力,一直是鄂倫春族獨具特色民俗、民風,建立民俗村。鄂族新村建有3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閑廣場,為方便外來游客參觀設有景觀大道1200平方米。
古驛新風二十二站
二十二站林場建于1969年,是塔河縣唯一的地方國營林場,二十二站林場就是因是古驛站中第二十二站而得名沿用至今。截至目前,全場建設完成了月亮灣觀光塔、黑龍洞景區、大西爾根氣河旅游漂流線、自駕游停車場及露營地、小型驛站文化博物館等旅游景區。
最北驛站郵所
這座郵局是黑龍江最北的驛站郵局,區別于北極村的最北郵局,郵局的內外用全實木打造,是具有大興安嶺地域特色的木刻楞建筑,外部色彩選用象征著喜慶吉祥的中國紅,搭配原木色,與大興安嶺滿眼綠色鮮明對比,讓驛站郵局更為耀眼。最為特別之處是,從設計到建設,沒有聘請過一名專業人員,這座建筑及其知青大食堂等均是由本林場場長親自帶領職工設計建設的。
知青文化園
在大興安嶺建設初期,二十二站林場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他們在這里奉獻著青春與汗水,這樣激情燃燒的歲月讓這個林場擁有了知青文化記憶,林場建設的知青文化園,恢復那段難忘的上山下鄉的難忘回憶。復古的實木餐桌、年代感十足的老式大鍋、綠色的軍裝、手中的飯票……瞬間把我們帶回到知青“燃燒的青春”中。
大西爾根氣河漂流
西爾根氣河,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塔河縣境內,是黑龍江右岸支流,河名源自鄂倫春語意為“河長灣多”。上源稱大西爾根氣河,發源于塔河縣中部的瓦拉干鎮以西伊勒呼里山北麓西羅奇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流,經馬林林場、二十二站。怡人的夏日,泛舟水上,周圍的一草一木,芳草凄美,木秀于林。遠山白樺叢生,野花滿坡,眼前的一切呈現出一幅透視感極強的山水畫卷。
這個夏天,一路北上。沿著這條歷史上的“黃金之路”,一起探索塔河黃金古驛路的神秘故事吧!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之路(孤島驚魂4黃金之路)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