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2-12-12 13:08:03
中金網今日介紹"三圍的黃金比例(三圍的比例怎么算黃金比例)",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三圍的黃金比例(三圍的比例怎么算黃金比例)對您幫助。
(剛有網友對皮尺哥提出三項質疑:1.關于“一圍、二圍、三圍”的表述用詞不夠準確,應為主題內容、表現手法、成績影響。2.在《一部電影“三圍”的黃金比例多少合適?》(上篇)中遺漏了一項重要指標——演員。3.皮尺哥的語文是不是校長教的?
對該網友的第1、2項觀點,我相同贊同。)
至此,我們現在可以將幾個名稱固定下來:
體系名稱:皮尺哥“三圍”影評指標體系
“一圍”指標名稱:主題內容(主題、內容)
“二圍”指標名稱:表現手法(結構、展示)
“三圍”指標名稱:成績影響(社會影響、票房收入、周邊收入)
“第三圍”——成績影響
對于電影來說,其表現手法是專門為主題內容服務的,把故事講好,使主題突出,最終就是為了使人們自覺走進電影院,掏錢購票(顯現收入),成為觀眾,成為影迷,成為擁躉。
最好能對該片保持強烈持久的熱度,成為電影衍生品的消費者(隱性收入)。這是電影本身的商品屬性決定的,也是其背后資本逐利的天性決定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的電影經常是一出現一個“XXXX電影制片廠”字樣,后來出現的是“XXXX影業(公司)”,有時會兩家,便在其后加上“聯合制作”,而現在出現的公司數,少則8、9,多則數十,還沒算上各類稀奇古怪的贊助商。
那么多企業抱團,看似“邀約來吃唐僧肉”,實質是分擔投資成本,擴大投資收益。
因為,一部電影在上映前是可控的,選題、找人、攝制、剪輯、成片,包括投資成本都可控。
而上映之后,完全有可能是冰火兩重天。一部電影的紅火或熄火,收益差距是相當大的。
譬如投資8000萬拍攝的電影,熄火了票房可能只到得了5000萬,損失分攤到各投資人幾乎不太算事。如果紅火的話,我的個乖乖,票房可能會沖到10多億,這10億里起碼有3億是盲從跟風的吃瓜群眾的冤枉錢,像極了股票市場上的追漲,相同的一點就是——這些人的數學都是游泳教練教的,腦子都進水了。
我認為,每一個影業公司和導演都應該具有必要的社會責任感,而并不是只會一味的逐利。
電影可以對觀眾產生很多的影響:激發斗志、喚醒人性、萌發愛心、增強自信、健全人格、開拓視野、改變陋習等等,通過向觀眾傳播核心正能量,弘揚主流價值觀,為國家的富強、國民素質的提高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通過這些年對高票房影片的研究,皮尺哥發現:社會責任和經濟利益其實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擁有國徽的同時,你也就擁有了麥穗。因為,追求真、善、美是人類的天性。
并且,這個觀點對所有企業、所有人都適用。
因此,我把成績影響的60分平均分給社會影響、票房收入、周邊收入三個指標。在可能又會有網友質疑我經濟利益大于社會效益前,我請大家思考:一部電影的周邊產品、衍生品是不是同時具有商品屬性和社會價值?
最終,皮尺哥“三圍”影評指標體系各指標分值權重為下:
今日中金網關于三圍的黃金比例(三圍的比例怎么算黃金比例)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