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2-12-12 14:05:03
中金網今日介紹"黃金十五年(男人黃金十五年)",希望小金從網上整理的黃金十五年(男人黃金十五年)對您幫助。
新能源汽車市場“黃金十五年”正在到來,盡管近期經歷調整,但并不改長期趨勢。
文/每日財報楊悅
時代生活變遷的背后往往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當我國新能源(600617)汽車保有輛超1000萬輛時,一條根植于新能源產業鏈的機遇也清晰地展現在投資者面前。
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但直到67年后的1953年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動工,新中國汽車工業才剛剛起步,在汽油車時代,中國車企與世界頂級車企仍存一定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巨大的市場將孕育一批偉大的企業。
毫無疑問,新能源產業鏈將成為未來5-10年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投資線索,這一點在多項官方規劃中也有跡可循。但復雜的是,新能源并非單一行業,而是包括廣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如上游的鋰礦、稀土礦,發電端的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等,且許多技術較為先進,投資者若想從中分一杯羹,跟著專業基金經理“一起飛”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進入7月份以來,A股觸底回升之勢戛然而止,開始震蕩下行,好在進入8月開始逐步回升。Wind數據顯示,7月當月,上證指數跌4.28%、創業板指跌4.99%、深證成指跌4.88%,不過,新能源板塊仍大幅跑贏市場,新能源指數7月漲了7.92%,其中的光伏7月漲幅達10.05%,相較而言,新能源汽車板塊表現略弱,7月漲2.81%,但也明顯好于市場整體表現。
目前,有市場觀點認為,新能源板塊估值已經偏高,短期內需警惕交易過度擁擠的風險,但也有多位基金經理表示,投資新能源板塊不應太關注短期,而應抓住整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趨勢,長期持有獲得超額收益的確定性較強。
一大波利好來襲新能源汽車市場迎“黃金十五年”
新事物的發展往往并非遵循線性增長模式,從0~10%的滲透率,市場往往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但一旦達到10%,就很容易“出圈”,形成氣候。
新能源汽車領域也不例外,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曾表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是簡單的一條線漸進,從1%到5%很慢,但從15%到30%很快,這和技術成熟、消費心理、基礎設施等都有關。
現實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2010年底,我國正式確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國家戰略,新能源汽車產業被確定為“七大戰略重點新興產業”之一,但直到11年后的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全年滲透率才超10%。
轉折點已至,新能源汽車開始呈現加速發展之勢,短短幾個月內,單月滲透率已經超過20%,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1000萬輛,連續7年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
任澤平團隊在一份研報中直言,新能源汽車市場“黃金十五年”正在到來,根據當前政策目標以及汽車消費市場空間推算,預計到203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6至8倍的成長空間。
巨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富的投資機會,背后的邏輯是,一方面,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原有的以房地產為核心拉動產業增長的模式已不可持續,而新能源汽車作為高新技術的結晶,所覆蓋的技術之多、產業鏈之長、范圍之廣,遠非其他產業所能比擬,這就決定了這一產業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地位,況且,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已搶占先機,出現了一批世界級頂尖公司,有能力保持先發優勢。
另一方面,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后續發展部署頗多,頻頻出臺利好政策,如今年7月份,商務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就提到,要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更早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
新能源產業成領漲“排頭兵”趁回調上車
政策紅利疊加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期,新能源車相關股票正在成為資本市場上的“香餑餑”。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持續震蕩,但到了4月末便開始觸底反彈,一直反彈至7月初,隨后又開始震蕩下行。4月27日~8月12日,上證指數反彈13.53%,深證成指漲21.68%,創業板指漲31.02%,新能源車指數則大漲46.47%,漲幅遠超資本市場上的主要指數,成為帶動本輪股市觸底回暖的“排頭兵”。
不少新能源相關主題基金也趁機“回血”,大幅收回前期跌幅。同樣據Wind數據,自4月27日起,截至今年8月12日收盤,不少新能源相關主題基金近4個月內漲幅超60%。
縱觀多家券商研報,樂觀態度占了主流。國聯證券研報觀點認為,新能源車銷量持續高增長,上游汽車電子相關產業鏈和上市公司將同步受益,打開市場空間天花板。
東北證券研報觀點認為,新能源主線中期難結束,究其原因,其一,新能源板塊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速達24.2%,且二季度還可能進一步上升,地產、消費和周期等其他板塊的盈利短期難大幅改善,新能源的盈利相對優勢難逆轉;其二,新能源自身盈利增速預期難出現下行拐點,一方面,參考智能手機,新能源車銷量增速下行需看到滲透率升至55%以上,目前仍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中期來看政策導向和技術迭代使得銷量和盈利增速仍有向上行動力。
不過,在新能源賽道短期釋放大量賺錢效應后,也有券商和私募提出觀點稱,新能源板塊當前估值已偏高,短期要警惕交易過度擁擠的風險。的確,從交易端來看,長期看好新能源賽道已無異議,但短期內如何調倉,對哪些細分賽道保持謹慎等,觀點存在一定分化。
嘉實最早布局新能源投研能力強產品線完善
新能源領域固然好,但對于投資者而言,卻并非是一個易于研究的投資行業,其產業鏈非常廣泛,涉及上游鋰礦、稀土礦,發電端的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等,也涵蓋下游汽車銷售等多個環節,此時,若投資者想分享發展紅利,與專業基金經理同行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據了解,嘉實基金是我國最早布局新能源產業鏈的基金公司,早在2008年,其便在內部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深耕能源轉型,專注新能源相關產業研究探索。
2016年,嘉實基金推出了國內首只智能汽車主題基金——嘉實智能汽車,見證了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并率先介入包括“寧組合”在內的諸多新能源細分領域優質公司,為投資者賺取較好回報。
二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嘉實智能汽車成立以來收益率高達313.2%,超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240.43個百分點。
2021年7-8月,嘉實基金還陸續推出嘉實中證電池主題ETF、嘉實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基金。截至目前,嘉實基金已實現新能源產業鏈全覆蓋,建立了業內最全,也是最聚焦新能源產業鏈的產品線,涵蓋新能源上游資源品、中游發電端和下游用電端,包括主動管理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共計10只。
“當下正是進一步配置新能源產業鏈的良好時機。”嘉實基金表示,電動車銷量增速超預期,并成為2022年全年業績增速最具確定性領域之一;從估值上看,當下新能源板塊處于類似2018年底~2019年年初的較低位置。
面向未來,嘉實基金認為,眼下我們正迎來從化石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的第三次能源革命,必然要求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使用電氣化智能化,這也讓新能源產業鏈站上時代風口,有望成為我國未來5~10年最鮮明的投資主線。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END
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聯系電話:010-64607577/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
微信:meiricaibao
微博:@每日財報網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財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今日中金網關于黃金十五年(男人黃金十五年)的介紹就到此。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