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時間:2023-11-20 18:55:07
今天我們來談談唐朝時期黃金叫什么這個問題,希望為你們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式。
在唐朝時期,黃金被稱為“金子”、“金粉”、“黃銀”等不同的名稱。
在唐代文獻中,“金子”是最常見的黃金稱呼。例如《開元天寶遺事》中就有“想六錢者,便以一兩為準,四兩者以三五為準。如此計算,而后買賣。余所以知之者,有尺二寸長之錫筒盛之,其內實數千萬之‘金子’。”這樣的描述。
除了“金子”,唐朝時期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黃金稱呼——“金粉”。這是因為在當時,人們經常將黃金研成細細的粉末,在佛教和道教儀式上用來涂抹或撒灑。
雖然不太常見,但唐朝時期也有人將黃金稱作“黃銀”。據《唐會要》記載:“世人謂黃金為‘黃銀’,以其柔脆如銀故也?!?/p>
唐朝時期,黃金的稱呼有很多種,但最常見的還是“金子”。此外,“金粉”和“黃銀”也是比較常見的名稱。這些名稱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黃金的認知和用途。
聲明: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修改或刪除處理。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